2014年3月10日 星期一

孕期中的女人是需要陪伴的

懷孕期間,許多新手媽媽需要被照護,於是,紫苑扮演著專業陪伴者的角色,讓有需要的孕媽咪、產婦有個安心看診的所在。

孕期中,每位孕媽咪都會面對不同的狀況,此時,需要有人在一旁聆聽、陪伴,一起找到面對與處理的方式,讓我們陪伴您走過這段孕育生命的美好過程,收藏這份幸福的記憶。

孕期不適症狀與處理方式

症狀
引發原因
建議處理做法
頻尿
子宮擴大壓迫膀胱或心理因素造成。
1.勿憋尿,有尿意感。立即前往排尿。
2.睡前不要飲用大量液體,避免穿著過緊的衣褲。
噁心、嘔吐
荷爾蒙改變,代謝改變或情緒因素空腹。
1.起床前先進食固體食物(餅乾或吐司)
2.少量多餐,避免空腹,避免在用餐時喝湯或開水。
3.避免攝取油膩或過甜的食物。
4.可在兩餐之間補充食物。
胃灼熱感
荷爾蒙改變,使得胃賁門括約肌鬆弛,胃排空減緩,所以胃酸容易逆流至食道而造成灼熱感。
1.避免食用碳酸飲料刺激胃酸分泌。
2.飯後勿立即躺下。
3.必要時,可服用制酸劑中和胃酸。
便秘
黃體素分泌使平滑肌鬆弛,降低腸蠕動或因運動量減少,纖維質攝取不足引起;子宮增大使小腸移位,或子宮壓迫直腸或補充鐵劑而引起。
1.水份充足,每天至少2,000c.c.及攝取蔬、果等高纖食物。
2.養成每天規律排便習慣。
3.適度運動,早晚做散步運動。
4.必要時,請醫師給予軟便劑使用。
5.若併有痔瘡,應避免攝取辛辣食物,避免久站,多採溫水坐浴,分娩後會漸漸消褪,嚴重者,可能需要外科手術處理。
水腫及靜脈曲張
通常易發生在懷孕後期,子宮變大壓迫下腔靜脈引起。
1.減少鹽分攝取。
2.休息時最好採左側臥,可將下肢抬高,使血液循環較流暢。
3.穿著寬鬆舒適的鞋襪。
4.若是快速的全身性水腫,可能是血壓過高(子癇前症)的先兆,應就醫檢查。
抽筋
可能與缺乏鈣質,血液循環不良及寒冷有關,多發生在夜間。
1.補充鈣質,如牛奶、排骨、小魚乾。
2.抽筋時,將腿伸直,以手由足底向小腿方向推、按摩或將足板向自己反屈。
3.保持下肢溫暖。
妊娠紋
皮膚過度緊繃,造成皮下組織斷裂所致。
1.早晚塗抹乳液或妊娠霜預防。
2.以拍打的方式取代抓癢,避免皮膚受損,必要時,請醫師開止癢藥膏止癢。
腰酸背痛
腹部變大改變脊椎曲度及受力方向而造成。
1.避免提重物及使用托腹帶。
2.多休息,熱敷背部。
3.可請先生協助按摩背部,緩解不適。
口腔黏膜
牙齦出血
動情激素上升,導致黏膜腫脹引起。
使用軟毛牙刷,刷牙不宜太用力。
陰道分泌物增加

1.注意清潔,採淋浴方式,勿用消毒水清潔外陰部。
2.勿穿褲襪或緊身衣褲。
3.宜穿透氣棉質內褲,濕即更換,使用護墊宜勤更換。
4.若分泌物多且有搔癢感、灼熱感或臭味情形,應看醫師。

孕期營養

孕期飲食原則
孕期飲食禁忌
1.吃的多不如吃的巧,維持孕期合理的體重增加,太多或太少都不恰當。
2.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盡量不挑食,增加食物的多樣性。
3.清淡飲食為主,少油、少鹽、少煎炸,避免重口味及刺激性食物。
4.食材以新鮮為主,避免攝取過多加工或醃漬品,否則容易因鹽分過多造成水腫。
5.可依照醫師指示適量補充孕婦專用營養品。
6.涼性食物不宜多吃,如西瓜、哈密瓜、冰品等等。
酒精、過量的咖啡因、菸草、毒品會對寶寶造成傷害的危險因子,這些可能會造成寶寶體重不足、發育異常、早產…等不良影響。

孕期三階段的飲食建議

孕期階段
飲食建議方向
懷孕初期(13個月)
本期容易發生噁心、嘔吐等害喜現象,建議飲食以清淡為主。
*澱粉類、高醣飲食可減緩噁心感。
*清淡,避免油炸、重口味的刺激性食物。
*採少量多餐、流質食物,可在兩餐間食用乾燥食物(如吐司、蘇打餅乾),可減緩症狀。
*症狀嚴重者,可尋求醫師協助。
懷孕中期(46個月)
進入懷孕第二期,不舒服的症狀會改善許多,六大類飲食要均衡攝取(五穀根莖類、魚、肉、奶、蛋、豆類、蔬果類、油脂等),每日增加300大卡的熱量,現代人外食多,尤其要注意蛋白質及蔬果的攝取,另外可以補充孕婦專用維他命。
懷孕後期(7個月至產前)
此期胎兒體重迅速增加,應注意維生素與礦物質的補充,多吃營養價值較高的食物,如肉、奶、蛋、豆類等蛋白質豐富的食物,減少高油、高糖等熱量食物攝取。

願所有的媽媽們,自在且開心地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感謝您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