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

秋收冬藏養生觀

四季的自然流轉,帶動著人體的變化,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在秋冬季節轉換之際,『秋收冬藏』是中國傳承已久的健康智慧觀,此時,屬於秋燥冬寒,秋天的五臟主肺、五味運行所在為氣;冬天的五臟主腎、五味運行所在為血。

內經》主張,肺與秋季相應,肺旺於秋,秋天肺的氣血最旺盛,秋季天氣寒熱多變,寒涼之氣及秋燥之氣極易傷肺,因此秋季養生,重於養肺。秋天宜多食滋陰潤燥的食物,如牛奶、芝麻、鴨肉、兔肉、葡萄、梨、蘋果、銀耳等以潤秋燥,利肺氣,辛傷陰,因此應少食辛辣燥烈之物,如蔥、薑、韭、辣椒等,肥厚油膩之物亦不宜多吃,此乃因為這類食物多食後助痰生火,耗傷陰津。

《素問,四氣調神論》提到:「逆冬令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沉。」這裡的少陰指的是腎。在自然界的變化中,冬季是萬物收藏的季節。這時,草木凋零,大地封凍,萬物蟄藏。因此,人的陽氣也應要潛藏於內,以歛陰護陽為根本;冬天是陽氣潛藏的季節,可以儲存能量。為春生夏長做準備。此時宜多食羊肉、鴨肉(適於體內有熱,上火之人食用。特別是低熱、食少、虛弱、大便乾燥、水腫之人)、核桃、栗子、鵝肉以養腎防寒為主。此外冬季進食少食鹽,多吃苦為佳。正如《四時調攝箋》所說:「冬月腎水味鹹,恐水剋火,故宜養心」因為鹹味吃多,就會使腎水更抗盛,而使心陽的力量減弱,所以應適量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陽。

歡迎您至紫苑與我們互相交流日常保健的知識、食療、運動等,為明年的春生蘊藏適當的能量,通體舒暢,擁有健康的身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感謝您的回應!